多部委強化政策支持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續航”

◎記者 李雁爭 于祥明
“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達到688.7萬輛,兩年之間增長了4倍;今年1到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新車總銷量的27.7%,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6月21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用一組數據介紹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情況。
上海證券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國已經建立了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接下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將從供需兩側入手,強化政策支持,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供給側:電池和充電樁建設錨定“高質量”
近年來,受動力電池低溫適應性、充換電設施不足等因素影響,東北三省和西北五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到全國總量的5%,地域上呈現出不均衡的特點。
對此,辛國斌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推動產品供給質量提升,支持開展高安全全氣候動力電池、熱泵空調、整車熱管理等技術攻關,提升動力電池熱失控技術標準,進一步增強新能源汽車低溫適用性和安全性,滿足高寒地區消費者需求。
充換電設施不足的問題也將改善。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對新發展階段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作出頂層設計。
長途出行的“里程焦慮”是消費者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阻礙之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歐鴻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快補齊重點城市之間路網充電基礎設施短板,拓展國家高速公路網充電基礎設施覆蓋廣度。同時,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網絡覆蓋,鼓勵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構建充電基礎設施監管與運營服務平臺,及時發布公共充電基礎設施設置及實時使用情況。
需求側:加大重點領域和環節的政策支持力度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需求側,主管部門將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推廣和對重點環節的政策支持。
商用車是重點推廣的領域之一。辛國斌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大重點領域推廣,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編制實施重卡電動化工作方案,加快提升城市公交、物流、出租、環衛、重卡等車型的電動化比例。
“我們還將持續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支持企業開發更多先進適用車型,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釋放農村地區消費潛力。”辛國斌說。
在對重點環節的支持方面,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公告提出,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給消費者帶來的獲得感更為直接,對于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擴大消費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說。
品牌建設:支持優勢企業優化產能布局
據了解,接下來相關部門還將從要素保障和品牌建設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
辛國斌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制定促進鋰資源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加快重點礦產項目開發,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健全回收利用體系,拓展梯次利用場景,加快構建綠色、循環生態體系。
目前,國內企業綜合利用回收的技術水平有差異,先進的企業鎳鈷資源回收利用率在95%左右,鋰的回收率在90%以上。普通企業鋰資源回收利用率約80%,還有提高的空間。
管理辦法出臺,將促進廢舊鋰電池資源合理利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更有保障。
辛國斌還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持續開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支持優勢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優化產能布局,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落后整車企業和產能退出,推動企業集團化、規模化發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品牌乘用車貢獻了109.9萬輛的新車銷量,同比增長37.6%,市場份額達53.6%,較上年同期提升了4.3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