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村長來了! 三星“分享式”扶貧走進韓國
中國村長來了! 三星“分享式”扶貧走進韓國
冬曄
8月3日,一架來自中國的飛機降落在韓國首爾仁川國際機場。一群穿著統一藍色T恤,卻有著五湖四海口音的中青年人走下飛機。
整支團隊十余人,他們是來自中國陜西,四川,河北,貴州,廣西等地的村書記,村長等基層村干部,帶隊者來自中國三星。這是首次中國扶貧村村長赴海外交流活動,也是中國三星連續27年來貢獻中國的最新舉措。村長們此行的目的,是參與中國三星扶貧“分享村莊”項目,與韓國的村長及專家交流村莊產業脫貧經驗,學習,參觀韓國鄉村先進經營理念和成果,從而切實幫助村莊村民實現脫貧致富,并且提升自己的創造性領導力。
第一次參與海外交流的村長們興致勃勃,有一位臨行前還接到了來自縣長的特別接待和囑托。他們為期一周的交流行程緊張而充實,從機場驅車1個多小時后,村長們就馬上開始了一場題為《農村核心領導力量》的培訓課程。
高度決定視野,格局改變未來。從領導力培訓到農村商業趨勢分享,再到韓國農村走訪,與中韓村長經驗交流,每到一處,中國村長們表現出了對于農村經濟趨勢和先進的產業化知識的渴望,對新興社會化營銷的濃厚興趣,以及成熟案例可借鑒之處的思考。
“我想帶領鄉親們實現脫貧,呼倫貝爾學院教務系統早日奔向小康,充滿信心。”赴韓交流后,一位村長這樣對記者說起自己的感受。
“柿子村”里的第六產業
十多年前,富平縣薛鎮灣里村的趙畢鋒曾見過不少上門來收柿餅的日韓客商。他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會來到韓國參觀當地的柿餅村,還和中韓村長們一起做手工柿餅米花糖。
在韓國,慶尚北道尚州柿餅最為有名,柿餅生產量占全國的很大份額。雖然現在不是柿子豐收的季節,但走在山清水秀的尚州柿餅村里,柿子樹隨處可見,墻上還有不少柿子的卡通涂鴉。韓國第六產業專業顧問孫志成告訴記者,韓國農村的資源可以說非常有限,競爭帶來的壓力,需要村里進行非常快速的應對和變革,因此韓國喊出了“向村里每一塊石頭要效益”的說法。
尚州柿餅村,過去一個普通柿子價格不過幾元,但加工成柿子汁,柿子醋,柿子酒甚至是柿皮飼養的高級韓牛,身價倍增。如果是一個有品牌的柿子,身價更會大大提高。城市的居民到柿子園里采摘和體驗制作,可以讓村民獲得可觀的收入。這是韓國尚州“柿餅村”通過完善加工,銷售,服務等環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撬動“大市場”的生動案例。
尚州“柿餅村”的女村長對中國村長們說,村里并沒有簡單地把目標定為“增加收入”,而是著眼于通過銷售農產品創造當地就業,提高福利和村民的生活質量,把增強村民幸福感放在第一位。
這給了趙畢鋒不少啟發。他所在的薛鎮是富平縣貧困人口最多的鄉鎮,但有著品種優良的柿子。“過去我們常說種蘋果的人不掙錢,販蘋果的人掙錢了。”他對記者說,村里的柿子大多只能當地買,沒有銷售環節,更沒有裝箱運送出國。“(尚州)看得比較遠,而且直接打入國際市場。”
一些變化已經在薛鎮灣里村發生。中國三星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200萬元用于電商扶貧項目支持富平縣灣里村的柿餅產業發展,計劃建設運營1年,后期陪伴2年,共3年項目周期。據了解,目前灣里村合作社已經通過工商審核,取得營業執照。下一步計劃進行項目資金首款撥付,辦公陣地建設,以及示范基地生產技術培訓。
“參觀之后,已經有了不少想法了。”趙畢鋒對記者說。
“麻麻花”的下一步
趙畢鋒所在的灣里村,農業電商扶貧剛剛開始起步,而河北保定淶水縣南峪村村支書段春亭,近兩年已經嘗到了三星“分享村莊”項目帶來的甜美“果實”。
過去,南峪村位于拒馬河東岸,西岸有一條通往野三坡景區的公路。每逢周末,村民們只能眼巴巴看著對岸許許多多的自駕車,大巴車開往野三坡。但這些,和他們沒有任何交集。土地貧瘠加上交通制約,這里長期處于貧困狀態。
2015年,中國三星“分享村莊”項目于南峪村正式啟動,加上已經通好了公路,南峪村通過將村內廢棄老舊的院落,改造開發成“麻麻花的山坡”精品民宿,直接間接地帶動當地村民就業,農副產品銷售和相關產品研發,呼倫貝爾學院教務系統使村莊得到整體發展,村民們共享發展成果。
南峪村人均收入也顯著增加,今年全村分紅總金額550900元,戶均分紅2267元,相比2018年增長40%,已經實現脫貧摘帽。2018年,“麻麻花的山坡”還入選了國務院扶貧辦精準扶貧案例50佳。
段春亭把南峪村因扶貧項目而發生的變化,在韓國專家面前進行了展示,并得到了對方的認可。特別是當聽到中國村莊有政府,基金會,企業的支持和幫助,專家稱“這是很幸運的”。與此同時,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也讓韓國的專家和村長羨慕不已,紛紛表示“你們的發展空間太巨大了,你們的事業一定會成功”。
不過,圍繞民宿,也有一些新的趨勢值得注意。過去,民宿在韓國非常流行,但最近民宿熱突然轉向房車,有些剛剛投資民宿行業的人面臨虧損的境地,這為農村民宿提出了更多的挑戰。但也有人通過已有的民宿業務,成功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比如擴展到旅游,休閑產業等等,創出新的就業崗位。
而通過走訪和交流韓國農村發展的經驗,以及來自專家的培訓和介紹,段春亭對記者說,自己的眼界開闊了,更重要的是思維能力得到了增強。
讓他最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天關于領導力的培訓。他說,目前南峪村主要發展的是民宿,較為單一。“我們的民宿怎么可持續發展,并且實現一產二產三產相融合,給我提供了很大的借鑒和幫助。?去以后我要認真規劃好,謀劃好。”
“人的改變”才是關鍵
中國扶貧村村長首次赴海外交流的背后,印證了三星“分享經營”企業理念,同時這也是中國三星將經營成果回饋中國社會的重要工作。
去年時,中國三星發布了2018年至2020年扶貧新戰略,重點支持三區三州,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事業,并提出在三年內,投入1.5億元專項扶貧款,其中6000萬用于打造貴州雷山白巖村,四川鹽源樹子洼村等新的10個旅游示范村和農產品基地。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貧窮并不可怕,怕的是頭腦空空,知識匱乏,而脫貧致富,不僅是富口袋,更重要的是富腦袋。
這正是三星“分享村莊”產業扶貧工作最關注的一點。脫貧僅僅靠企業和政府的幫助是無法成功的,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于像趙畢鋒,段春亭等這樣的帶頭人的領導力和努力。
可以說,人是最大的資源,也是最關鍵的資源,這也和三星關注人的能力,關注人的培養的企業文化一脈相承。也正因如此,赴韓交流培訓選擇了在基層一線帶領鄉親們的帶頭人,他們是最基層的管理單位,是一村的靈魂,始終站在脫貧一線。
而此次中國三星扶貧村長訪韓交流項目,正是三星社會公益,精準扶貧工作的“升級版”。一路跟隨村長們培訓,走訪的項目負責人,中國三星企業社會責任事務局高級總監崔冉感觸頗深。她對記者說,做公益幸福感不是花錢,而是帶來“人”的變化,以及通過人的變化改變周圍環境和社會。
“相信此行真實地讓村長們產生了變化,將會直接影響村長們下階段和未來的工作。”崔冉說,村長們知道的信息是越多越好,參透了哪怕一個理念,就一定會上臺階。
“通過韓國專家的指點,我們回去之后,對我們村今后的發展增強了信心。”四川廣安區干埝村黨支部書記賀昌全交流結束后這樣說。
中國村長們回程前,在仁川機場三星旗下新羅免稅店的電視里,正播放著三星今年在中國希望小學的CSR活動。公益從來不分國界,“真公益,真感動”不易,但是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