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龍網知曉怎樣從量能上看出上漲背后的風險
股諺說:只有成交量是不會騙人的。不過,很遺憾,成交量卻也同樣不會開口說話。它不會騙你,但也不會主動告訴你真相是什么。
站在市場角度來理解股票的漲跌,籌碼密實,是股價上漲的基礎;相反,籌碼松動,是股價下跌的前提。而所謂籌碼密實和松動,其實都是可以通過成交量的變化觀察到的。
規避市場風險方法有多種多樣,但從看盤的角度來說,抓住成交量變化這個關鍵,就能夠預先感受得到市場風險的存在。
我們來分析一些典型的“成交量提示市場風險”的案例。
(1)大跌之后的股票,能不能買,看下跌之前是否曾經放量。來看兩個典型的例子,一是2001年夏天的銀廣夏,股價一度在30元左右進行過反復拉鋸。此后出現暴跌,一路下瀉到5元左右。5元的股票相對于30元來說,當然很便宜了,但即使5元買進去,兩三年之內同樣翻不了身。問題的關鍵在于30元盤整的時候,成交量一直很大。大跌之前,成交量很大,莊家很可能已經渾水摸魚,出掉不少籌碼。相反,大跌之前沒有成交量,主力就沒有辦法出逃。比如,2011年的雙匯發展[1.34% 資金 研報],33.15“的曝光,使股價從100元左右大幅下跌到55元,55元能不能買?這讓很多人很糾結。分析一下這個股票,暴跌之前量異常之小,主力不存在出逃的可能。果然,5月份在55元企穩后,半年時間漲到了80元,55元進去的人,獲利近50%.
兩只股票都是突然暴跌的股票,前者暴跌之后一蹶不振,后者暴跌之后卻起死回生,其中的原因當然很復雜,但從看盤的角度來說,暴跌之前有沒有放量,結果就天差地別。所以,對于暴跌的股票,能不能買,或者敢不敢買,讓成交量開口幫助你就是一個好辦法。
(2)底部起來成交量異常放大,這樣的底部是否可靠。一般來講,底部是沒有成交量的。沒有成交量的才能說明籌碼密實;而籌碼密實是走出持續上升行情的前提條件。但問題是,有些股票底部剛剛起來,成交量照樣很大,這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底部起來,剛剛脫離底部10%或者20%,在繼續上漲過程中,換手率持續高達一成甚至兩成,這時就要提高警惕了。買進去的主力,當然信心滿滿,因為他們對這只股票是有備而來的。所以,買盤踴躍。但拋出來的人會是誰呢?有兩種情況:一是剛剛進場的主力自己在拋,這時拋盤自然就大;二是長期被套的老莊家,終于看到大接盤了,抓住救命稻草,拼命派發。所以,底部起來不久,成交量就一直很大,這不是好兆頭。要么是新主力在出貨,要么是老莊家在出貨。一般散戶投資者籌碼是分散的,不可能形成集中拋售。無論是老主力出逃,還是新主力出逃,行情都將受到重挫。所以,底部起來的股票,脫離底部不遠就一直放量,這種股票通常行情走不遠。
2011年10月中體產業從 6元左右啟動,到8元的時候連續七個交易日換手超過20%,強龍網最高的時候,一天換手達到三成。這就屬于底部起來,然后換手率奇高的情況。可以肯定地說,8元上面不是老莊家出貨,就一定是新主力出貨,否則散戶是不可能讓市場堆出這么大的量來的。老莊家是第一批主力,新莊家是第二批主力,有人會認為8元有第三批主力進去了,但這只是一種猜測,股票那么多,除非基本面有什么重大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第一批和第二批主力都不知道的(這種可能性非常小)。有什么理由可以相信,第三批主力一定要買這只股票呢?此后該股在9元遇阻,一路調整。
我們分析了比較典型的兩種情況:一是放量之后的跳水,這種股票再便宜也不能買;二是行情初起,但成交量一直很大,這種股票即使要漲,也漲不高。
典型的情況顯然還有很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量很大,說明籌碼松動,籌碼松動,通常意味著風險。概括起來說,讓成交量開口提示風險,就是對放量的情況要警惕。
而具體來講,什么叫放量,什么叫不放量呢?什么樣的換手率標準說明籌碼是松動的?什么樣的換手率水平又說明籌碼是密實的呢?這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衡量。
一般來說,大盤股的日換手率是在0.5%~5%間波動的,中盤股的日換手率是在1%~10%之間波動的,小盤股的換手率是在2%~20%之間波動的。所以,在判斷放量與否的時候,盤子大小很關鍵。同樣是5%,對小盤股來說,成交量很小,但對大盤股來講,這個換手就很高了。除了盤子大小之外,老股票和新股票的換手率也有很大差別。通常新股的換手率要比老股票高很多,一個股票上市一年之內,日換手10%是很正常的;但一個股票上市三年之后日換手超過10%,就算交易很活躍了。所以,所謂放量和不放量,是要根據盤子大小、新股和老股來做不同的判斷的。
簡單地說,放量說明籌碼是松動的,而籌碼松動提升了股價的風險。
本文地址:http://m.cx1133.com/tech-detail/t2316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