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資行業查詢體會故事越動聽 投資的時候越要小心
按照傳統的投資方式和證券分析模式,證券分析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拜訪企業的管理層、顧客和供應商,然后建立復雜的模型,據此測算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證券分析師每天都要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電話和會議上,他們唯一的目的不過是要找到股票中的勝利者。這種過程不僅費力不討好,而且成功率極低。
迷幻的故事會
為了讓投資者接受自己的選擇,這些分析師總是自欺欺人地投身于自己編造的故事之中,篤信自己的預測結果就是市場的未來走向。于是,這些貌似美妙的故事引誘著投資者一步步走向失敗,打敗市場注定將是一場永遠也無法實現的美夢,而賠錢則成了不可避免的未來。
打發晚間閑暇時光的最好辦法,就是和朋友坐在一起,邊喝酒,邊聽故事,其樂融融。但如果用這樣的方式為自己挑選股票,那就有點對自己的錢包不負責任了,因為從長期看,它也許會讓你賠上一大筆錢(在某些情況下,短期內就會讓你賠得一干二凈)。不過,華爾街的證券分析師確實喜歡尋找故事,更喜歡大張旗鼓地講故事,因為這就是他們掙錢的基礎。20世紀60年代末期,他們的主題是聯合企業,于是,那些側耳傾聽并信以為真的人實實在在地賠了一筆。80年代初,故事的焦點轉移到石油、天然氣和不動產,信以為真的投資者又賠了一筆。到了90年代末期,他們的中心詞又變成技術和互聯網革命造就的范式轉變(paradigm shift,也譯為“思維習慣的轉移”或“思維變遷”。具體含義為,在遇到按現有思維方式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就需要對現實觀點進行改變,同時也要改變我們感知、思考和評價世界的方法,這種改變就是范式轉變!g者注),同樣,輕信者仍然沒有逃脫賠錢的宿命。這些投資故事越有誘惑力、越吸引人,投資者就越容易陷入海市蜃樓,走進一場永不止境的夢魘。因此,對越動聽的故事,我們就越要謹小慎微。
讓數字來說明一切
我是一個長年和數字打交道的人。數字和股票是我生命中的兩大嗜好,幸運的是,我總是能把這兩個嗜好和我的選股職業結合在一起,并讓我的事業始終如一地保持成功。我相信,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數字,配資行業查詢正是數字,幫助我們找到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股票,同時又規避了空中樓閣般的故事和毫無意義的鬼話。
沉迷于故事會讓投資者對股票和市場的狂熱篤信不已,甚至在熱潮已散盡的時候依然沉醉不醒。正是這種純粹以數字為基礎的方法,才促使我們在2000年 12月賣出了思科(Cisco)和太陽微系統(Sun Microsystems)這樣的股票,并開始買進未曾涉足技術泡沫的洛維斯(Loews)和聯合醫療(United Healthcare)。而那些沉迷于技術股天方夜譚的人,在盛宴結束之后還在戀戀不舍,這最終讓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同樣是純粹的量化分析和統計分析,引導我們于2002 年投資房地產行業,從那時起,房地產市場在幾年內連創新高,引導我們投資于住宅業。
統計和量化分析的使用正在日漸普及。既然統計思維和量化思維能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顯神威,為什么就不能用于股票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運用數字最重要的一個優點在于,它能阻止我們沉醉于虛幻的故事之中。僅僅依賴于基本面數字,我們成為了為數不多幾個能在安然股票上賺到錢的公司。今天,我們都知道了安然的下場,也知道,會計欺詐和交易舞弊讓他們一路走向破產。但他們忘記的是,安然也曾經是一個無比強大的成長型企業,曾經擁有銷售收入和盈利飛速增長的輝煌。我們的持股期就是他們的成長期,但遠在丑聞爆發之前,我們已經金盆洗手,因為數字已經顯現出他們日漸虛弱的基本面和與日俱增的風險。盡管我們不能未卜先知,但在壞消息公之于眾之前,數字卻可以警醒我們問題的存在。
在華爾街把那些充滿潛力的成長股變成超級股票之前,數字已經幫助我們發現了它們,而在這些股票的光環褪去之前,數字又總能幫我們提前脫險。不過,華爾街叫賣的永遠是故事,而我相信的則是數字。我從不相信華爾街的販賣機,但我可以信賴我們數據庫中的數字。它們是唯一值得信賴的好幫手。
本文地址:http://m.cx1133.com/tech-detail/t2269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