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股份被指“虛增收入”:業績斷崖式下滑 現金流惡化資金壓力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浪頭飲食/ 郝顯
在被媒體和監管質疑“虛增業績”之后,巖石股份(維權)的業績終于“繃不住”一瀉千里。
今年一季度,巖石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09億元,同比下滑71.94%,虧損1966.08萬元。這是公司2020年以來營收首次大幅度下滑,也是公司轉型白酒業務以來首次一季度虧損。
在問詢函回復中,公司承認遇到了資金壓力,“存在拖欠員工部分工資、供應商貨款及客戶現金返利等情形”,等于間接證實了市場傳聞。
今年以來,上交所已經下發三個問詢函及監管工作函,均指向公司隱藏關聯方“虛增收入”及將費用挪到體外的問題。而在5月28日,上海證監局又發來一份監管問詢函。對巖石股份來說,更大的考驗也許還在后面。
巖石股份業績“暴雷” 現金流惡化資金壓力大
2024年一季度,巖石股份結束了延續三年的業績暴增,營業收入一舉減少71.94%,凈利潤更是首次出現負值,公司解釋稱主要是“酒類銷售減少所致”。
事實上,巖石股份業績拐點從去年四季度就開始了,四季度營收環比減少了46%,凈利潤則直接轉負。今年一季度延續了四季度的跌勢,營收環比繼續減少61%。
在業績“暴雷”同時,上海貴酒還暴出停產及拖欠工資的傳聞,12月底上海貴酒經銷商對媒體表示,上海貴酒已經停產兩個月左右,公司已經拖欠供應商的貨款。在脈脈上有人則爆料稱“上海貴酒暴雷了,全部停薪待崗,工資和賠償金也發不出”。
2024年2月21日,巖石股份在針對上交所監管工作函的回復中上證實了上述傳聞,公司稱“當前公司存在暫時性的資金壓力,在全力保證生產經營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公司需要對資金調配進行統籌管理,因此存在拖欠員工部分工資、供應商貨款及客戶現金返利等情形。”
而隨著業績的大幅下滑,巖石股份重要指標也在迅速惡化,今年一季度收現比降低至39.33%,上年同期在151%左右。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大降至4285.21萬元,同比減少93%。賬面貨幣資金減少至3045.68萬元,而短期有息負債達到3.18億元,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
一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出2918.64萬元,是近年來首次凈流出。與此同時公司應付賬款暴增至4.73億元,其應付賬款主要是應付工程款、應付貨款及服務費。分季度來看,應付賬款主要形成于2023年四季度。暴增的應付賬款進一步增加了巖石股份的流動性壓力。在控股股東自身也面臨資金壓力的情況下,巖石股份能否度過眼前的難關呢?
2019年左右在經歷幾次轉型后,巖石股份正式進軍白酒領域,隨后出現爆發式增長,營收從2020年的7971.77萬元增至2023年的16.29億元。但是賬面并沒有多少現金,這幾年產生的現金流大部分都用于投資,從2020年到2023年經營活動凈流入7.69億元,投資活動凈流出7.71億元,其中2023年凈流出5.91億元。
與此相對應,2023年在建工程暴增395%至8.02億元,在建工程的異常變動引發上交所發函問詢,要求公司說明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前五大付款方的名稱及關聯關系、交易金額及交易背景、付款時間及進度安排等,并說明相關資金是否直接或間接流向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控制的賬戶。

監管一再發函 直指巖石股份隱藏關聯方“虛增收入”
對巖石股份來說,更棘手的是“虛增收入”的傳聞。
從時間線來看,2024年2月20日,上交所向巖石股份下發監管工作函,文件表示接到信訪投訴稱貴酒股份通過未披露的關聯方提高銷售業績;4月底審計機構中興財光華對巖石股份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5月中旬有媒體報道,在過去幾年巖石股份通過“員工墊資”實現業績暴增。
在2月上交所下發的《關于巖石股份有關信訪投訴事項的監管工作函》中,信訪投訴稱貴酒股份通過未披露的關聯方提高銷售業績。針對該事項,審計機構經過審計程序,未確認疑似關聯方交易金額達到6235.09萬元,并且根據獲取的審計證據,不排除貴酒股份本期及前期可能存在類似情況。基于此,審計機構對巖石股份2023年年報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信訪投訴還提出,包括周玲玲、吳驚濤等在內多名同事由獵頭推薦至上市公司,與上海尋將商貿有限公司等簽訂勞動合同,并由關聯方韓宏偉控制的貴釀酒業有限公司支付獵頭服務費。而上市公司未將簽訂合同主體披露為關聯方,并通過這些公司以囤貨方式提高銷售額和凈利潤。
根據5月份媒體報道,“上海貴酒實際加盟的經銷商(較)少,大部分渠道商本質是通過體外公司招募的員工。這些員工在上海貴酒的業績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既是上海貴酒的‘經銷商’,也是上海貴酒的消費者”。上海貴酒設計了“基本工資+提成+獎金+酒”的返現政策,在這一政策激勵下,地方團隊利用假身份刷流水,獲取高額返利。該報道同時指出,上海貴酒成立了大量體外公司,將收入放入體內,成本放到體外,以此提升盈利能力。
在針對上交所《關于巖石股份有關信訪投訴事項的監管工作函》回復中,巖石股份對通過未披露關聯方囤貨以增加收入的投訴內容予以否認。
而在近期,上交所又接到信訪投訴,稱巖石股份存在關聯方及關聯交易披露不完整的情形,一是公司以“君道聯盟”名義,對包括上海锍鈿等 24 家公司的人事、運營管理及差旅報銷等方面進行管理。二是公司以“聯盟運營平臺”名義,通過第三方軟件釘釘APP 對多家法人主體的對公付款、用印申請等流程進行審批管理,有關主體包括公司子公司及上述“君道聯盟”管理的上海锍鈿等主體。此外,信訪投訴還涉及體外公司承擔相關活動費用的內容。
這份投訴進一步細化了巖石股份將費用挪到體外,以及“隱藏”關聯方的細節內容。
在上交所近日下發的問詢函中,仍將收入真實性列為關注重點,要求巖石公司進一步披露,是否存在通過“招募員工”、“帶單入職”等方式促進銷售,經銷渠道產品是否已實現真實銷售,是否存在其他應披露未披露的關聯關系、關聯交易,是否存在由控股股東及未披露關聯方體外承擔費用等情形。
去年12月以來,巖石股份股價已經跌超50%,目前總市值僅為34億元。作為A股市場知名的蹭概念“殼股”,巖石股份已經經歷了數次主營業務變更,與此同時從2013年以來公司屢次收到行政處罰。如果“虛增收入”等傳聞被證實,等待巖石股份的,也許將是更嚴厲的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