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66歲馬雪征傳奇人生:創立博裕資本 堪稱一代女俠
相關新聞:
柳傳志悼念馬雪征:感到震驚和傷感 她是好伙伴好戰友
楊元慶悼念馬雪征:她的名字早已銘刻在聯想歷史中
報道:投資界PEdaily
作者:任倩
原標題:享年66歲,馬雪征傳奇人生:創立博裕資本,堪稱一代“女俠”
屬于一代“投資女俠”的輝煌史,遺憾地劃上了句號。
9月2日,聯想集團有限公司(0992.HK)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沉痛宣布,該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馬雪征女士于2019年8月31日辭世。隨后,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發朋友圈表示:“驚聞Mary(馬雪征)去世,幻想卡盟震驚,哀痛,無以言表……”
馬雪征是中國投資界為數不多的“女將”。2007年,辭掉聯想CFO一職的馬雪征加盟了全球PE巨頭——美國德太投資有限公司(TPG),代表TPG完成多個大手筆投資。2011年初,馬雪征組建博裕資本,并出任董事長,縱橫投資江湖。
過去數十年,從聯想到PE界,馬雪征留下了一段段堪稱傳奇的履歷。
柳傳志背后的“花木蘭”:
曾主導“蛇吞象”經典一役
回顧馬雪征的職業生涯,她在科研,事業,投資每個領域都有著十余年的經驗。
1976年從首都師范大學畢業后,馬雪征曾赴英國倫敦大學的King’s College 進修,留洋回國后進入中科院修讀英國文學。在這個與學者,諾貝爾獎獲得者頻繁接觸的國家頂尖科技學術機構中一路做到正處級,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處長,主任。
在中科院內,馬雪征除負責管理由中國及歐洲共同合作發展的科研項目外,還負責世界銀行給予中國科研借貸項目的行政管理及聯系工作,這讓她積累了豐富的國際事務及財務管理經驗。
1989年,馬雪征憑借一口流利的英語成功應聘上了香港聯想總經理助理的職位。1992年,馬雪征升任集團副總經理,曾主導策劃了1994年聯想上市,集團合并與分拆等里程碑事件,也是IBM PC并購案的直接操盤人,同時還參與制定了聯想的發展戰略。《財富》雜志曾經這樣描述:聯想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聯想,馬雪征功不可沒。
馬雪征自稱是“放哪兒都能打仗的女人”。而她在聯想集團打下的漂亮仗,足以讓她出盡風頭。
1997年,馬雪征主持香港聯想,北京聯想合并。當時,聯想遇到了1994年上市后的第一次股價低谷。馬雪征想出一個主意,發股籌錢,改變股本結構。僅用了兩年時間,聯想的資本得到盤活,股價由0.4元猛漲到7元,增長了10倍。
一個嶄新的聯想誕生于國際資本市場前沿,馬雪征也在聯想一系列重大行動中表現十分出色,包括聯想入主贏時通,聯想與電訊盈科合作,聯想的拆股,聯想籌備風險投資基金,以及聯想與AOL時代華納達成戰略聯盟等。
2000年,馬雪征正式出任聯想集團CFO,主管香港分部,策略投資和投資者關系工作。這期間,柳傳志曾開玩笑說:“我是給馬雪征打工的。” 因為馬雪征是幕后操作聯想資本運作的人,她在香港投資界的聲望甚至超過柳傳志。
而馬雪征打下的最經典一役則是聯想集團并購IBM的PC業務。
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完成“蛇吞象”式并購,宣布以17.5億美元(6.5億美元現金,6億美元聯想股票,IBM 5億美元凈負債)收購IBM公司PC業務部門。此后聯想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并躋身世界500強。這場交易是聯想全面國際化的開端,也是中國民營企業巨額海外并購的最初探索之一。
但事實上,關于收購的談判背后是一場持久戰。2004年,聯想為收購支付的12.5億美元現金幾乎相當于聯想73%的市值,與此同時,IBM PC業務已經連續數年虧損,幾乎沒有人認為這會是一樁成功的交易。
柳傳志曾回憶,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EMBA班上的一次講話中,他請在場的企業家舉手,問有多少人認為聯想能并購成功,全班90多人,只有3人舉手了,還有兩個是聯想派過去的學員。這種顧慮和反對也曾發生在聯想董事會內部。
眼看這樁可能將聯想帶入國際市場的交易無疾而終,作為收購的鼎立支持者,馬雪征沒有選擇在董事會上和反對者們針鋒相對。而是扭頭找來三家第三方公司,安排他們逐一去向控股公司的董事們分析并購利弊。最后,聯想控股批準了交易提案。
因為全程參與了聯想與IBM PC一整年的談判,馬雪征對于可能遇到各種問題都極為熟稔,也相當專業。就這樣,一位中國女性整合管理了遍布全球的財務團隊。
43年傳奇史:
從聯想CFO到投資界“女俠”
2006年5月,當聯想并購IBM后的第一份財報出爐時,馬雪征對內提出了退休申請。次年9月份,馬雪征從CFO的位置上隱退,加盟美國頂級私人股權投資公司TPG,擔任合伙人。
TPG成立于1992年,對杠桿收購,少數股權投資,合資,業務分拆及企業重組等私募股權投資活動擁有豐富經驗。據了解,TPG在歐美市場擅長于企業收購和控股投資,在亞洲新興市場則側重于少數股權投資,成為所投資企業的重要股東。
而TPG的亞洲投資業務(前稱為新橋資本)建立于1994年,是亞太地區最具規模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
從巔峰位置急流勇退,曾引起PE界不小的討論。這一在外人看來難以理解的舉動,卻是馬雪征深藏六年的心愿。
馬雪征對PE行業不算陌生。2005年TPG入股聯想控股,從“最初的談判,打架到協同作戰收購IBM PC”,她是背后實際操盤手。但2007年的馬雪征對自己的判斷仍然是,“對PE了解有限,覺得大多應該是玩財技的,或者投行出身”。
彼時接受媒體采訪時,她描述入職TPG最初的生活就是“密集地看企業”,有時候甚至一天看兩三個。2008年,2009年見了100多個企業,還不算重復見的。
在TPG,她看的主要是1億美元以上規模的項目。“我真的不是很懂私募基金投資,我的強項實際是在企業的判斷和做企業財務,但是,做投資我可以很快學。”
2009年8月,物美宣布通過定向增發1.5億股引入TPG Asia,弘毅以及聯想控股三家戰略投資人,此次增發共募資16.5億元。作為繼投資達芙妮之后,此次投資是馬雪征團隊在中國投下的第二單。
比預期學得還要快的馬雪征,似乎已經很好地適應了投資人這一新角色。據《中國企業家》雜志2010年的報道,馬雪征的加盟是TPG本地化過程中關鍵的一環,“由于在企業做過,她非常善于換位思考,幫企業家解除對PE的諸多疑慮,而她拉家常式的溝通方式,突出的親和力,是此前TPG那些財務,投行出身,擅長企業估值的專業人士身上少見的。”
即使在美國PE界,女性投資人也是罕見的。這讓馬雪征更具特殊性。她亟需證明,一個沒有過獨立創業經驗和豐富投行經驗者,同樣可以成為一流投資人。
創立博裕資本
中國PE界隱形大佬
2011年,馬雪征創立博裕資本,組建了屬于自己的基金。而博裕資本給外界的印象,大多是低調且神秘的。
天眼查顯示,博裕資本有限公司(Boyu Capital)是一家專注于在大中華地區從事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的投資基金,幻想卡盟由中國平安集團前總經理張子欣及TPG資本前中國區高管馬雪征成立。
目前博裕資本管理著總募集規模為近百億美金的美元基金,是中國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之一。2011年博裕資本曾發起第一支10億美元基金,主要的LP出資方為大型的亞洲投資者,例如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控股和李嘉誠基金會等。
通過少數股權或相對控股等投資方式,博裕投資高速增長行業的優秀企業,為企業增長轉型以及國有企業改制提供資本和管理支持,主要投向消費品和零售,金融服務,醫療健康,媒體和高新科技行業。
公開資料顯示,博裕資本旗下管理著12支基金,公開投資事件近40起。代表投資案例包括:2012投資阿里巴巴,2014年投資同程旅游,中糧肉食,2015年參與藥明康得私有化投資,戰略投資金域醫學,2016年戰略投資微眾銀行,基石藥業,2017年投資愛奇藝等。
2018年,博裕資本投資開始加速,投資了中誠信征信,騰盛博藥,Trax,和瑞基因,Klook客路,同潤生物醫藥,連連數字,網易云音樂等。2019年,博裕資本投資了壹米滴答,愛康國賓,水滴互助,德琪醫藥,最近一筆對水滴互助10億人民幣的領投尤為吸睛。
在退出方面,博裕資本也是碩果累累。比如,2018年5月8日藥明康德上市,造富42名知名資本大佬,其中就有博裕資本。而在今年2月上市的基石藥業背后,博裕資本也處于前三大股東之列。
阿里巴巴曾是博裕資本的經典案例之一。2012年,中投聯合中信資本,國開金融,博裕資本投資阿里巴巴集團,總額達20億美元。據《華爾街日報》當時報道,包括博裕的合組財團,購入了阿里巴巴5.6%的股份。
今年,阿里巴巴即將回歸香港上市,沒想到馬雪征卻因病離世,令人唏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