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加工市場:呈現銷售季節競相爭銷的局面
稻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要食糧。我國是世界上的水稻生產大國,稻谷面積居世界第二位、總產居第一位、單產居第十位。隨著我國糧食生產穩健發展,稻米相對富余,但是用于加工的稻米所占比例很小。而且我國以品質較差的秈稻生產為主,產銷脫節,加之稻米出口和深加工轉化率低,造成大量的浪費。
我國稻米加工企業多、小、亂,大米加工產能過剩,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截止到2011年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大米加工企業超過9400家,產能為2.85億噸。實際加工量只有8200萬噸,僅占生產能力的28%。未進入登記系統的小型大米加工廠遍布城鄉,數以萬計。這類加工廠設施簡陋,多屬家庭式作坊,加工能力多則年產幾千噸,少則幾百噸,且每年都在新糧上市季節就近收購,加工兩三個月即停產。由于成本低、上市快,大米加工小型企業效益較好。加工產能過剩導致糧食市場出現收購季節抬價搶購、銷售季節競相爭銷的局面。
我國稻米加工業未來10年的發展戰略
高新技術有:生物技術、膜分離技術、離交技術根據發達國家發展稻谷加工業的成功經驗和發干燥技術、超微技術、自動化工藝控制技術等。主要展模式,結合我國的國情及應對WTO的機遇和挑產品有:高純度米淀粉、抗性淀粉、多孔淀粉、緩慢消戰,未來10年我國稻米加工業的發展戰略重點可作化淀粉、淀粉基新脂肪替代物等更具特色和新用途如下考慮。
不同蛋白質含量的產品和不同性能的大米蛋白,加速組建稻米加工產業集團根據世界發品;具有營養和生理功能的發芽糙米、米胚芽健康食達國家稻米加工業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發展、米糠營養素和營養纖維、米糠多糖、米糠神經酰經驗和模式,充分利用稻米資源進行深加工、綜合利胺、米糠抗癌IP6保健品、γ-氨基丁酸、乳酸菌發酵用技術,可極大地提高稻米加工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米乳;以米糠為原料的日化產品、米糠高強度材料益。根據國家優勢農產品區域化產業帶的規劃,在脂肪酶抑制劑、稻殼白炭黑、活性炭和高模數硅酸鉀主產稻區重組和建設一批年產大米30萬t的大型和稻殼深加工產品(如脫色劑、硅膠等)等高科技產龍頭企業,嚴格實施HACCP規程,應對WTO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