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牛肉進口商?華為最新回應
6月14日,華為官方微博“菊廠阿華 ”6月14日發布微博稱,網傳“華為是國內最大的牛肉進口商”純屬造謠,由此關聯肉價波動、國際局勢等,更屬無稽之談,請勿傳勿信。特此澄清。

由于近期牛肉價格持續大幅下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國家統計局1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牛肉價格同比下降12.9%,價格跌至去年以來新低。
與此同時,有網友發現華為商城有牛肉售賣。對此,有自媒體報道稱,華為業務涉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不乏一些經濟困難、外匯緊缺、貨幣不穩定的國家。在這些國家,華為面臨著一個財務難題:如何收回銷售款,并將其兌換成人民幣或其他硬通貨。華為的解決方案是利用當地貨幣采購當地產品,運回中國銷售,從而實現貨幣的保值和增值。并以阿根廷為例,稱其用牛肉來“抵賬”,導致進口低價牛肉增多,引發了國內牛肉價格持續下跌。對此,華為今日進行了前述辟謠。
據新華社報道,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牛肉市場供應充足,疊加牛肉消費整體回落,是本輪牛肉價格走低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肉牛存欄和進口快速增加,供應相對過剩。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說,2019年以來肉牛存欄持續增長。跟豬肉相比,牛肉價格一般比較堅挺,因看好牛肉消費市場行情,疊加多地出臺支持政策,全國很多肉牛養殖戶紛紛增加存欄。
截至2023年末,全國牛存欄10509萬頭,比上年末增加293萬頭。今年一季度,全國肉牛出欄1199萬頭,牛肉產量186萬噸,同比增長3.6%。
牛肉進口也在增加。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進口牛肉100萬噸,同比增長22%,其中4月份進口22萬噸,同比增長23%。“當前牛肉供應已處于歷史同期最高水平。”朱增勇說。
“和國內相比,國外肉牛養殖以草飼為主,具有成本優勢,進口白條牛到岸價基本為國內批發價的一半。年初以來,牛肉貿易商看好國內消費需求,簽訂合同增加,價格相對便宜的進口牛肉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對國內肉價形成較大沖擊。”朱增勇說。
另一方面,牛肉消費需求不旺,與替代品消費價格下降有關。
相對于供給端的快速增長,牛肉消費增速則趨于平緩。有關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中國牛肉消費量為1027萬噸,增長4%,增幅處于低位水平。
朱增勇說,今年以來,豬肉、雞蛋等替代性動物蛋白價格整體處于低位,帶動市場消費增加,相應造成牛肉消費需求減少。上半年國產牛肉和進口牛肉消費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