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百億補貼,能把“雙·11”拉長
5年時間,拼多多活躍用戶超7億,長成了多數人心里主流電商的那般模樣。
近一年以來,除了“拼多多社交電商怎么怎么符合發展趨勢”這樣的判斷之外,我耳邊“百億補貼”的聲音開始逐漸多了起來,電商不是開始要收割人頭了嘛,怎么反倒還要補貼用戶?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問了幾個身邊的朋友,結果是原來他們都抄到便宜了,就我還在當冤大頭……
所以我想,百億補貼如果是一家電商所為,倒不一定要拿出來研究。但如果整個電商圈子都在玩,就非常值得關注一下了。
自上線500多天后,百億補貼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已成為電商行業一個重要的標簽。拼多多之后,大量的效仿者浮出水面。
然而,對于大部分看客而言,說了一年多的所謂百億,大概只是一個虛數。
這種猜測直到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財報發布才結束,公開數據顯示,拼多多補貼與推廣費用達到100.7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
100億買用戶一個習慣
當你打開手機準備叫一輛車回家,這個“網約車”簡單的動作背后,滴滴們合伙燒了幾百個億。由此看今天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打出“我這里最便宜”的消費心智,是一筆聰明賬。
與滴滴兩面燒錢的做法不同的是,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核心補的是消費者。讓消費者每天都能看到折扣,拼多多就得想辦法來滿足。

▲拼多多三季度財報:百億補貼覆蓋7億用戶,累計補貼超100億元
養成用戶消費習慣,并最終留住用戶,是每個電商平臺在運營層面的核心議題。能讓用戶留下的只有兩個因素,那就是價格和服務。
在電商還沒有出現的時代,價格就是人們在購買數碼家電商品時的考量標準。電商平臺出現之后,線上價格力壓線下價格迎來了高速增長的十年。
我們知道,電商平臺上的各種購物節起源于美國的“黑色星期五”,中國的電商平臺看到了這樣的商機之后成功地“魔改”出了諸多購物節。
然而,無論是雙·11,還是618,每年一度的各種購物節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重要的還是折扣。消費者對于更低價格的需求不會因為購物節的結束而結束。
拼多多看中了這一點,首創“百億補貼”,讓消費者養成了“買之前上拼多多比個價”的消費習慣,在購物模式方面走出了差異化的路線。
在第九個618,第十個雙·11之時,日常折扣成為電商領域的重要突破口,各家都打出了“百億補貼”站位消費者。
拼多多百億補貼的出現是電商行業“去促銷節點化”的一個開始,今年淘寶也在嘗試延長雙11的總時長,本質上都是讓“一天購物節”向“天天購物節”發展。
百億補貼,交到朋友
已發展近一年的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市場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多的用戶購買數碼家電產品都開始選擇在電商平臺購買。
今年夏天,iPhone11在百億補貼的加持之下直接跌破4000元大關。近期搭載M1芯片的蘋果MBA和MBP在百億補貼專區同步上線,相比官方價格補貼了500元到700元不等。
百億補貼模式的成功,帶來了不少新朋友。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越來越多的品牌和名人加入到“百億補貼”的活動之中。
美的,格蘭仕,李大霄新浪微博九陽,TCL,長虹&愛奇藝,蘇泊爾,百度等品牌先后入駐拼多多,通過百億補貼等活動進一步開拓下沉市場,挖掘粉絲增量。

▲今年以來拼多多數碼家電高朋滿座,百億補貼直播間成商家香餑餑
拼多多的高速成長引起了SKY的關注和好奇,雙·11當晚,“中國電競第一人”來到拼多多直播間,與守在屏幕前的20余萬名網友見面。此程他帶來了專屬的數碼產品秒殺價,補貼價,2個小時的直播里他成功帶出了超過300萬元的商品。

▲雙·11當晚“中國電競第一人”SKY直播帶出300萬元數碼產品
“升級”百億補貼,開始行動
我想,未來拼多多想要發展“百億補貼”所帶來的消費者,除了潛下心去覆蓋現有品類和品牌,還要抬頭看整個科技行業的發展路徑。沿著新技術的脈絡,讓百億補貼能觸達更多的新品類,新品牌,華師大公共數據庫惠及消費者,同時也幫助百億補貼自身升級迭代。
與“百億補貼”并排奔跑的是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這個項目已經陸續有1500家企業受惠。其中,來自“中國家電之都”佛山順德的凱琴就借助拼多多的大數據能力,成功打造出多個家電爆款。
此外,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中,拼多多就提及了“內循環”帶來的強大生命力。伴隨疫情發展,出口轉內銷科技產品將會成為進一步拉動內需的利器,而這也是“百億補貼”發力的全新方向之一。
“百億補貼”是電商大數據和流量扶持之外的重要賦能工具,華師大公共數據庫面向未來科技新面孔,出口轉內銷的品牌,如何“升級”百億補貼是值得各大電商平臺思考的,行業爆發機會很大,資源分配挑戰不小。
(7570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