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徐雷吐槽雙十一:沒有做奧數的腦力不要參加
相關新聞:
鄔賀銓詳解5G產業:1秒下電影并非核心應用
京東數科CEO陳生強:5G將徹底釋放數字科技能力
11月19日上午消息,朗雅公關公司2019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今日舉行,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發表演講稱,目前京東零售已有超過3萬名員工,其中技術研發人員占比超過1/3。今年前三季度技術投入已超過130億元,已超過2018年全年技術投入121億元。
在演講的中,徐雷吐槽稱每次大促的時候,都有網友笑稱:沒有做奧數競賽題的腦力,不要參加大促!“消費者在開心購物同時還要進行復雜計算是很痛苦的事情。”
以下為京東零售CEO徐雷演講全文:
智能化零售 以技術為驅動力的突破路徑
謝謝蔣老師!您剛剛說我就是個賣貨的,在我后面講話的是個搬箱子的。
您的小問題正好引出了京東零售的大技術。
事實上,零售行業一直是一個跟技術發展良性互動的行業,閩南理工學院教務網尤其是網絡零售,是與技術高度相關,甚至以技術為驅動的。早在2004年,劉總創立京東開始做電商的時候,他就已經使用自己編程開發的一些進銷存管理軟件,來提升管理效率。(調侃:直到現在他都有些許自己投身操作技術的小小沖動,被我們成功的阻攔)
經過多年的積累,現在,京東零售已經成為一家典型的以技術驅動為主的零售公司。我們在數字化的基礎上,不斷推進智能化能力建設。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各項技術實現行業的降本增效,以及最優的用戶體驗。
目前,京東零售有3萬多名員工,其中,技術研發人員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到技術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同時,京東集團整體的技術投入也在不斷增加。2018年累計投入達到121億元,今年前三個季度技術投入超130億元。
其實,剛才蔣老師總結的用戶最為關心的四個方向的背后,實際上都有京東零售技術能力的支撐。
先說第一個問題,如何讓消費者買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我講一個關于洗發水的小例子。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高中低檔,不同功能定位的洗發水。今年我們也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成功案例。我們與聯合利華合作,雕花的馬鞍簡譜針對運動后快速去油的需求,迅速研發了一款運動專研系列洗發露。這款洗發露在今年8月才上線,京東11.11期間銷量環比就增長了58倍。
這就是我要講的C2M反向定制。
我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通過與品牌商緊密合作,我們對超10億消費行為數據,150萬外部輿情進行多維數據交叉分析,僅用三周時間,就為男性消費者專屬定制了運動專研系列洗發露,還在產品配方中加入了創新的“深海海鹽”成分,很受歡迎,品牌商也很滿意。
如果沒有我們的技術提供支撐,是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這么好的銷售業績。
此外,京東平臺上還有大量C2M反向定制產品。目前,基于C2M模式開發的游戲本和家電占比都已高達40%。可以看出,京東在C2M領域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和開發能力,并通過C2M模式催生了眾多貼合消費者需求,甚至引領消費者需求的新品類,比如游戲本,高性能輕薄本,帶魚屏等,這些都是京東率先在國內甚至在全球成批量定制開發銷售并成為主流產品的案例。
跟傳統方式相比,京東C2M將產品需求調研時間減少了75%,新品上市周期縮短了67%,并且成功概率大大提高。未來3年,京東將累計發布1億種新品及C2M產品,其中創新含量高的品類占70%以上!
再說第二個問題,如何讓消費者買到低價的產品。
每次大促的時候,都有網友笑稱:沒有做奧數競賽題的腦力,不要參加大促!
京東11.11期間,家電,電腦數碼等很多品類之所以能一直保持低價,除了我們自身供應鏈的能力,也離不開京東零售推出的一整套價格健康度管理機制和技術模型。
這套系統能夠實時監控商品的京東站內價格,對價格虛高,變價頻繁等不健康的價格進行實時攔截。同時,以最快30分鐘一次的頻率抓取競品實時到手價,進行比價,確保用戶成交價格的競爭力。在此,請大家注意,銷子的種類我們抓取的是到手價,是計算了滿減,優惠券等各種玩法后的實際價格,而不是簡單的頁面價。
京東11.11期間,該系統每天全面監控所有自營商品,實時處理1000多萬條價格數據,以確保能夠給到消費者最實,最穩,最具競爭力的價格。
京東零售是首家采用大數據和AI技術管控價格的平臺,能夠實現更加精細化,靈活化的價格管理,根據促銷次數,時長等各項因素對價格健康度進行決策。這主要源于京東獨有的供應鏈優勢,不像其他平臺對于所售商品的價格缺乏掌控力,容易出現價格虛高,變價頻繁等問題。
當然,我們還有30天價保,可以全方位保障消費者利益。
再說第三個問題,如何在不同場景中實現最優購物體驗。
京東零售打造了一個智能化,全渠道的履約網絡,從多種場景和業態中選出成本最優,效率最高的方案,來確保消費者在任何場景中購物都能獲得最優體驗。
舉一個京東零售全渠道戰略下物競天擇項目的例子,京東在與農夫山泉的合作中,將線下多種形式的農夫山泉水站都納入了京東體系,品牌直接備貨至水站,消費者在前臺下單時,訂單會直接下發給系統計算出的附近綜合因素最優的水站,可以實現最快15分鐘送貨上門的體驗。
這背后,是京東零售的“智能履約決策大腦”在運轉。這套混合了人工智能和策略的業務型系統,能夠綜合客戶體驗和運營成本,科學地輸出億萬級訂單生產策略和最優履約路徑。今年京東11.11期間,該系統每天集中處理1500萬單數據,平均每100單處理速度是50毫秒。
事實上,其他平臺只有前臺履約能力,而京東具備后臺履約能力,是能夠統籌京東與社會化渠道的商品流,信息流,雕花的馬鞍簡譜進行智能履約決策,實現了行業的降本增效,平均節約50%以上的運營成本。這套智能履約系統現在也開放給第三方,成為京東開放賦能合作伙伴的成果之一。
目前,這套系統具備日均處理5000萬單,日峰值處理2億單的能力。作為公司級重要項目,物競天擇的目標是未來實現年千億級的交易額。
再說第四個問題,如何為消費者帶來最好的售前售后服務,這與京東客服息息相關。
跟其他平臺不同,京東平臺的用戶就算購買第三方產品有問題通常第一選擇是京東客服而不是品牌商家客服,這既讓我們感到痛苦,也讓我們感到幸福,這一方面主要源于消費者對京東平臺的信賴,另一方面也是用戶對京東客服整體綜合能力的認可,因為除了專業技能,服務流程和標準,君子陶陶知識庫等傳統行業能力外,背后還有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技術支撐。
今年京東11.11期間,超過3416萬次服務由智能客服處理,智能客服能讓我們高效的回應消費者的需求,當然高階,高難度的服務還是需要人工專業能力去兜底,以保證成本,效率,體驗的全局最優且可持續性。
所以,蔣老師講到的四個方面的問題,看似雖小,其實貫穿了用戶購買體驗的全流程。每個小問題后面都有京東零售的技術能力作為支撐。這也是我開頭為什么提到,京東零售已經成為一家典型的以技術驅動為主的零售公司。
與此同時,京東零售正在以數字化為基礎,加速向智能化邁進。
未來,我們希望技術驅動下的京東零售,秉承著“以信賴為基礎,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的經營理念,成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友好交易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