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雙胍防癌新證據!首次證實能降低卵巢癌癥風險
來源:奇點網
現在您收看的是藥物檢閱儀式,向我們走來的是二甲雙胍方陣,藥片們高舉著“降糖能手”,“抗衰老尖兵”等標語,英姿颯爽,氣勢磅礴……抱歉,臺詞拿錯了,這誰把10天前的舊稿子放奇點糕這兒的?
其實吧,真要是列舉二甲雙胍的好處,得弄個電子屏幕滾動播放,信息還得不斷更新才行。這不,離奇點糕上次夸完二甲雙胍才半個多月,新的成果就又來了。
渥太華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二甲雙胍可以防止女性卵巢隨年齡增長出現的纖維化,這不僅能降低卵巢原發癌癥的風險,還能使身體其他部位癌癥轉移到卵巢的風險下降!論文發表在《臨床癌癥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1]。

在之前介紹二甲雙胍+靶向藥治療肺癌的成功時,奇點糕就提到過,二甲雙胍防癌抗癌絕不只是靠降糖,還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效果,往往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次的發現,就屬于典型的意外之喜,渥太華大學團隊最早的想法,其實只是想給一個假設奠定基礎:通過干預卵巢纖維化,實現對卵巢癌的預防。
最近幾年,卵巢癌的治療在PARP抑制劑的強勢推動下迎來了大變局,但PARP抑制劑的使用群體,目前主要還是攜帶BRCA1/2突變的患者。而從數據上看,這些被遺傳了突變的患者,只占全部患者的5-15%[2],仍然是為數不多的。

想要防治那些和遺傳關系不大的卵巢癌,得從尋找危險因素做起。卵巢癌確診的平均年齡大約在63歲,因此把年齡作為出發點,是很自然的選擇。然而吸引加拿大科學家注意的,卻是與衰老共存的另一個現象——年齡相關的卵巢纖維化。
肝纖維化,肺纖維化很出名,卵巢的纖維化可能聽說的人就不多了。在卵巢產生卵子并排卵的生理周期中,就會發生纖維化,當然它也有可能是受病理因素的影響出現的。既然都是纖維化,那會不會卵巢纖維化,也當上了“促癌推手”呢?
論文的第一作者Curtis McCloskey博士決定一探究竟,他首先證實了2016年美國科學家的發現[3]:年齡相關的卵巢纖維化,確實會在衰老小鼠中發生,而纖維化的卵巢,有著典型的慢性炎癥表現,比如CD8+T細胞的浸潤。
第一步是小鼠,第二步就看人體了。McCloskey找來了27例非卵巢癌手術切除的卵巢樣本,按照年齡排好序一個一個分析,看到卵巢纖維化的程度,會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加深。但分析到一例69歲女性的樣本時,他愣住了。
這位女性的卵巢,竟然毫無纖維化的表現!不科學啊?事出反常肯定有原因。

McCloskey翻閱了病歷資料,發現這位女性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二甲雙胍。這讓McCloskey的導師Barbara Vanderhyden想到了一項臺灣學者的隊列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二甲雙胍,與卵巢癌風險下降82%有關[4]!
難道二甲雙胍防止年齡相關的卵巢纖維化,就是風險下降背后的原因?謹慎起見,Vanderhyden帶領著研究團隊又分析了4例服用二甲雙胍女性的卵巢樣本,發現和第一例樣本完全一樣:毫無纖維化跡象!
一例是偶然,一乘以五就是一種模式,足以開展全方位的分析了。
研究團隊首先做了基因測序,北京晚報電子版發現服用二甲雙胍女性的卵巢,雖然同樣會存在與炎癥有關的通路,比如T細胞激活相關基因的表達上調,但著名的促癌補體C3,促纖維化基因NRP1,TGFβ2 和一些促進癌癥轉移的基因,表達卻明顯下調。
而且這種基因表達的變化,還和雌激素,孕激素等內分泌方面的原因基本無關,完全是二甲雙胍帶來的改變。測序還顯示,降糖靶點之一的DPP4基因,表達水平下調最明顯,所以DPP4抑制劑這個常用降糖藥,可能也會影響纖維化進程。

基因這么變化了,細胞層面的分析當然也不會差太多。
與慢性炎癥相關的免疫細胞,也受到了二甲雙胍的影響:比如巨噬細胞,就是促癌的M2巨噬細胞少,防癌的M1巨噬細胞多,T細胞那邊,促進炎癥的CD8+T細胞少,抑制炎癥的調節性T細胞多,整體上和沒有纖維化時,卵巢的狀態相似。

所以總結起來,二甲雙胍對年齡相關的卵巢纖維化,起到了有效的預防作用,從而實現防癌,而這種預防,很可能是通過消除慢性炎癥,降低其他部位癌癥轉移風險實現的。用Vanderhyden博士的說法,這是“把事實串在了一起”。
簡單,有效,廉價的防癌方法,誰不歡迎呢?不少業內專家都稱贊了這項研究的價值,不過研究團隊表示,結果還需要人體試驗的驗證,而且最好能開發一種配套的無創檢測手段,評估患者卵巢纖維化的程度以及二甲雙胍的真實療效。
而作為論文的通訊作者,Vanderhyden博士想得更多,她希望二甲雙胍未來能成為卵巢癌高危,但又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輕女性防癌新選擇。現在卵巢癌的預防,主要是靠口服避孕藥或者更加激進的卵巢切除[5],影響肯定不小。

雖然常說長痛不如短痛,但每天來兩片二甲雙胍,怎么也不會比挨一刀難受吧?把卵巢原發癌癥和別處轉移過來的癌癥,一起防患于未然,這藥吃的多賺啊。奇點糕已經把論文結果發到姑娘云集的群了,北京晚報電子版信不信由你(手動狗頭)。
參考資料:
1.Mccloskey C W, Cook D P, Kelly B S, et al. Metformin abrogates age-associated ovarian fibrosis[J].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9: clincanres.0603.2019.
2.Ramus S J, Gayther S A. The contribution of BRCA1 and BRCA2 to ovarian cancer[J]. Molecular Oncology, 2009, 3(2): 138-150.
3.Briley S M, Jasti S, McCracken J M, et al. Reproductive age-associated fibrosis in the stroma of the mammalian ovary[J]. Reproduction (Cambridge, England), 2016, 152(3): 245.
4.Tseng C H. Metformin reduces ovarian cancer risk in Taiwanese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 2015, 31(6): 619-626.
5.https://www.cbc.ca/news/canada/ottawa/ovarian-cancer-prevention-ottawa-hospital-1.5312332
頭圖來源:Pixabay
本文作者 | 譚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