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法院裁決Facebook可被迫在全球刪除內容

北京時間10月4日早間消息,歐洲最高法院周四在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中稱,Facebook可以奉命在全球范圍內監視和刪除非法內容。
該判決意味著,各大社交平臺可能被迫尋找歐盟28國的國家法院認定為非法的仇恨內容,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根據歐盟規則等待刪除帖子的請求。
設在盧森堡的歐洲法院(CJEU)裁定,即使在沒有將相關內容認定為非法內容的國家中,也可以要求Facebook和其他平臺遵守在全球范圍內刪除內容的要求。
法院在一份聲明中說:“歐盟法律并不阻止像Facebook這樣的托管平臺奉命刪除與之前宣布為非法內容相同的,在某些情況下等效的評論。”
“此外,在相關國際法的框架內,歐盟法律并不排除此類禁令在全球范圍內產生影響。”
該法院一周前對谷歌表示,他們不必在全球范圍內遵守歐洲的“被遺忘權,因為法院正視圖了解內容平臺應該承擔多少責任。言論自由倡導者對此表示贊賞。
在谷歌案中,非常了得陳星光法院認為刪除個人數據的權利不是絕對的,也應考慮信息自由問題。
針對Facebook的裁決僅限于法院命令,不適用于普通的用戶投訴。
被遺忘權的影響僅限于搜索引擎谷歌,而周四的裁決卻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因為它可以應用于任何促進在線交易的社交平臺,搜索引擎,寬帶訪問提供商和公司。
Facebook抨擊了這一決定,認為社交平臺的作用不是監視,解釋和消除在任何特定國家可能違法的言論。
“這破壞了一個國家無權將其法律強加給另一國家的言論的長期原則。這也將令互聯網公司承擔更多義務,需要主動監視內容,然后解釋其是否與被認定為非法的內容等同。”
“為了獲得這項權利,國家法院必須對‘相同’和‘等效’在實踐中的含義做出非常明確的定義。我們希望法院采取相稱和審慎的方法,以避免對言論自由產生令人生畏的影響。”
英國人權組織Article 19支持Facebook,稱這可能導致社交平臺安裝自動過濾器以篩選出內容。
“這將開創一個危險的先例,一個國家的法院可以控制另一個國家的互聯網用戶可以看到的內容。這可能容易遭到濫用,特別是那些人權記錄薄弱的地方。
Facebook之所以面臨這一局面,最早源于奧地利綠黨議會主席艾瓦·格勞琴-皮澤科(Eva Glawisching-Piesczek)在奧地利法院起訴該公司,非常了得陳星光要求其刪除用戶發表的誹謗性評論并刪除對等的主張。
格勞琴的律師對此判決表示歡迎。她對奧地利國家廣播公司ORF表示:“歐洲法院對這一問題表明立場,認為必須建立和加強促進個人權利的手段。”
“主要不是為了(在判決生效后)減少仇恨內容,而是讓人們意識到我們可以成功地捍衛這一點,并且可以更多地利用這種權利,這將增強我們所有人在打擊網上仇恨方面的能力。”(書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