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倒賣簡歷黑市產業“一條龍” 誰該為此負責?
來源 檢察日報
作者 王心禾
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小郭急于找工作,在網上向幾家公司投遞了簡歷,求職意向為“美術指導,廣告設計”,之后竟頻繁接到陌生電話和短信,提供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職位。現實中,不少年輕求職者掉進了信息泄露的“陷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網上簡歷售賣市場十分活躍,已形成“一條龍”產業。不法分子通過各種形式以正規企業身份入駐網絡求職平臺獲得求職者簡歷,賣家出售的商品從簡歷獲取的軟件與賬號,再到簡歷,一應俱全,一份簡歷6角到1元叫賣(9月22日中國青年網)。
通過網絡平臺,求職者針對企業發布的招聘崗位免費上傳簡歷,而招聘企業則通過向平臺支付服務費來尋找適合自己企業的人員簡歷,這是目前網絡求職與招聘服務的基本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平臺通常不對求職者承諾一定會求職成功,而通常?對企業保證在一定時間內提供多少應聘者的簡歷。因此,簡歷是招聘平臺和企業之間建立交易關系的標的,而所謂的黑市,就是把簡歷當成商品隨意買賣,隨意在求職者非意向崗位和非意向企業之間流轉,形成了騷擾。這種行為侵害了簡歷主人的隱私權和安寧生活的權益,而且,非法買賣簡歷已經涉嫌違法犯罪,情形嚴重的會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僅看到這些,顯然不夠。為何會出現倒賣簡歷的現象?按道理說,一方想找工作,一方想招人,需求匹配度高,平臺作為中間人,提供精準信息給彼此,就完成了平臺的服務內容。可有的平臺和企業似乎沒如此簡單的交易想法。就如報道中提到的簡歷賣家所言,“當天簡歷,每天穩定更新5000+,質量杠杠的”。作為企業,一天需要5000多份的簡歷嗎?即便需要,能看得過來,面試得過來嗎?考慮到此前發生過類似李文星通過網絡招聘平臺誤入傳銷組織身亡等事件,對一些通過黑市購入海量簡歷的企業,有必要摸查其經營底細。當然,華潤郵箱招聘是企業自主經營權的部分內容,但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大量非意向求職者的簡歷,顯然超出了合法經營的邊界,對其進行監管,于法有據。
平臺的做法也有可疑之處。根據網絡安全法第42條規定,網絡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網絡運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但當平臺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源頭,或者就是“主兇”,該怎么辦?網絡安全法第64條規定,應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如今簡歷黑市已然成型,平臺的責任必須查清,如果確屬“監守自盜”,華潤郵箱沒有任何姑息的理由。
倒賣網絡簡歷,侵害了網絡安全,還有網絡搭建起來的信任體系。如果發生一起就關停一家,就會對倒賣簡歷的行為形成震懾。期望監管主體切實擔負起責任,用足法律工具,讓倒賣簡歷的網絡黑市無立足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