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糧化戰略帶來甘肅馬鈴薯深加工產業新機遇
馬鈴薯一直是隴原兒女的主糧之一,從饑餓年代的“救命薯”到現今致富的“金蛋蛋”,在全省農業農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常有“甘肅飯、洋芋半”“旱地的洋芋、沙地的瓜”等俗語,指的就是甘肅省種植馬鈴薯的生產和品質優勢及地位。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甘肅省馬鈴薯種植面積1062萬畝,鮮薯產量1600多萬噸,面積居全國第二,產量居全國第一。全省已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產區和最佳種薯繁育基地。
甘肅優良薯種有效提高了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給其深加工發展帶來充足的原材料來源,讓大力發展馬鈴薯深加工產業成為可能。2015年初,農業部發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馬鈴薯成為稻米、小麥、玉米外又一主糧。當前,國家正積極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工程,給全國馬鈴薯生產大省的甘肅帶來了新機遇。
由于甘肅省一直將馬鈴薯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發展,早在“主糧化”政策出臺之前,省委、省政府把馬鈴薯產業作為該省農業發展的戰略性主導產業重點扶持,相繼印發了《甘肅省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關于啟動六大行動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批轉省農牧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馬鈴薯產業意見的通知》等,每年用于馬鈴薯產業的省財政資金在2500萬元左右。2010年以來,每年至少整合資金達1億元以上,用于薯種培育、馬鈴薯深加工產品研發、技術推廣等。
甘肅省政協委員何清吉曾表示,馬鈴薯主糧化之后,甘肅省有望成為新的“產糧大省。”抓住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發展機遇,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為農民增收提供一定的保障。他認為,要把馬鈴薯做成主糧,就要往深加工、精加工方面做努力。
農業部“馬鈴薯主糧化”政策出臺后,更加提高了甘肅深化馬鈴薯深加工產業的信心。甘肅在原來發展的基礎上,繼續穩步推進產業化經營,建成一定規模的馬鈴薯產品加工企業100多戶,其中規模以上加工企業57戶,年加工鮮薯能力430萬噸。
馬鈴薯深加工發展讓當地食品企業樂開了花。馬鈴薯粉條、粉皮、粉絲,這種大江南北老少皆宜的食品,也在向主糧化邁進。甘肅渭源縣一村民曾透露,將馬鈴薯制作成美食利潤能翻幾十倍,加工成地方特產,利潤也非常可觀。如果單純算價錢,加工成粉條,等于一斤鮮薯賣到了7毛錢。馬鈴薯粉條加工10多年,在她不足10平方米的家庭作坊里,每年能加工30噸粉條,消耗馬鈴薯300噸,收入3萬多元。這僅僅是傳統加工狀態下的生產效益,隨著馬鈴薯深加工機械設備的普及,這個收入或將翻上一番。
甘肅省某馬鈴薯加工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場上的‘三粉’有80%是馬鈴薯加工的。”該公司已經投資建成500噸的無礬粉皮生產線十條和3億桶方便粉絲生產線,產品銷路很好。隨著速凍馬鈴薯薯條、薯泥、薯餅等上市,今年的出口創匯有望達到3000萬美金。
綜上所述,作為產糧大省的甘肅,“主糧化”政策為其馬鈴薯深加工產業發展錦上添花。目前,主要面臨的還是馬鈴薯加工技術問題。首先研發添加馬鈴薯全粉的面條、饅頭、米粉等主食加工工藝和裝備;其次全面開發馬鈴薯淀粉粉絲、粉條、粉皮等主食產品;除此之外,還要發揮食品加工機械在馬鈴薯深加工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政府可考慮將食品加工所需的果蔬機械、包裝機械納入財政補貼中,鼓勵食品企業機械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益,充分利用好這顆“金蛋蛋”。
上一篇:商用洗碗機市場前景看好 發展可觀
下一篇:常州企業制造的干燥機順利出口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