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力整治食品小作坊 實行違法舉報獎勵
我國有幾十萬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這些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普遍存在生產設備簡陋、生產環境衛生條件差、食品質量安全知識缺乏、質量衛生控制能力薄弱等突出問題。為保障食品生產加工的質量衛生安全,3月28日,武漢市質監局首次向社會公布《食品小作坊違法行為舉報和發現報告獎勵辦法》,開通24小時舉報投訴熱線12365,對發現問題的報告人分別給予100元至400元的獎勵。
3月29日,一位市民向武漢市質監局舉報一家生產條件惡劣的食品小作坊,獲得獎金200元,這是該市質監部門發出的首筆食品小作坊違法行為舉報獎勵。
當日上午,這位市民向12365舉報:桃花島院子灣266號一樓有一家無證生產的食品小作坊。接到舉報后,武漢市漢陽區食品小作坊整治聯合執法組工作人員立即趕到現場。此時,這家小作坊大門緊鎖。通過向周圍居民打聽,執法人員在附近集貿市場找到“蔡甸新農牛肉”攤主,當場責令其停業。
下午,在執法人員勸告下,攤主將小作坊門打開,屋內彌漫著一股惡臭,只見屋內堆放著近千公斤牛肉、牛骨頭等鹵制品,廁所內存放著準備清洗的排骨及一些鹵制半成品,執法人員當即將肉制品及生產設施沒收。
近一個月,由武漢市質監局牽頭組織的食品小作坊整治工作整體推進,得到各區政府、有關部門、街道社區的協力支持。目前,全市街道、鄉鎮、社區、集貿市場已張貼了《致食品小作坊業主公開信》;統一制作的食品小作坊信息公示牌,將質量安全責任、食品添加劑使用、營業執照、從業人員健康等內容,向食品小作坊集中公示。
經過全面排查,現已查出976家既無生產許可證,又無工商營業執照的食品小作坊。這批食品小作坊大多是豆腐作坊、米面作坊和鹵制品作坊,均為外地人員開辦,其生產的食品大都銷往周邊集貿市場、街邊鹵菜館和小食攤等。
對此,武漢市質監局對257家存在問題的小作坊責令整改,對183家不具備生產加工條件的小作坊責令“關、停、轉”,對45家衛生環境惡劣、濫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用物質、制假售假的小作坊依法取締。
據了解,大量分布于城鄉結合部的豆制品、米粉、鹵制品等小作坊,條件簡陋、流動性強,成為多年以來食品小作坊整治工作的難點。如何突破工作難點?武漢市質監局根據《湖北省食品安全有獎舉報管理辦法》,首次制定實行《食品小作坊違法行為舉報和發現報告獎勵辦法》。
這個舉報獎勵辦法對一般違法行為舉報給予一次性200元獎勵,嚴重違法行為一次性獎勵400元;街道、社區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報告查實的,一般違法行為給予一次性100元獎勵,嚴重違法行為給予一次性300元獎勵。
武漢市質監局局長吳明益介紹,該《辦法》建立了“兩類四檔”的獎勵標準,發動全市各街道和社區的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和廣大市民,共同參與食品小作坊的整治工作。同時,武漢市質監局向市民承諾收到舉報后,執法人員將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查實,并于兩日內向舉報人答復查實情況,并嚴格保密舉報人信息。
另悉,今年武漢市質監部門將對豆制品、米粉、鹵制品等高風險食品小作坊增加風險監測批次,從過去每年200批次增至900批次。同時,計劃對110家食品小作坊進行“幫扶提檔”,使之達到食品生產加工的質量衛生安全條件,以此樹立一批示范的食品小作坊。





